广德市名班主任简光军工作室
  • 您现在的位置:搜索页
工作动态

教育就是用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文章来源:】 【作者:王宁宁】 【发布时间:2021-12-23】 【点击量: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习惯不太好,理论学习热情不高。部分学生的家庭都有问题,要么是离异家庭,要么是单亲家庭,对孩子们思想上的创伤太大,所以这也是孩子们在学校对任何事情都很无所谓的原因之一。这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班级有个学生小雨,是个女孩儿,江苏人。4岁时父亲便因一场车祸永远的离开了她和母亲,后来便随母亲辗转来到了现在的居住地。母亲在工厂上班,比较辛苦,一个人抚养小雨长大,工资比较少,所以生活很拮据。母亲的脾气也不太好,容易发火,因此母女两人经常因为一件小事炒的不可开交。我最先关注到小雨是因为她讲话时和其他同学不太一样,跟任课老师们讲话时,总是一副敌对的状态,对老师们特别抵触。讲话时态度也不太好,脾气上来了,谁都劝不住。进教室时,总是一脚把门踹开,和班上同学们的关系相处也不融洽。

有一天晚上8点钟,我接到小雨妈妈的一个电话,电话里说小雨白天出门时说晚上6点钟会回家,直到8点钟了也还没回家,手上也没有电话。现在联系不到人。母亲说白天时和小雨吵了一架,小雨说她要离家出走,当时母亲并没在意,结果出去后就真的没回来。我听到后,马上在班级群中发消息,有哪位同学跟小雨在一起,或者见过小雨,于是同学们便相互帮忙一起找小雨。大家把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去打听小雨的去向。全班同学一起出动,有的出门找,有的打电话询问,终于在夜里两点钟,同学们在街头的一个转角处找到了小雨。她看见我们后,眼里噙满了泪水,哭着向我们跑来。那天我们坐在一起聊了很久。小雨说当时自己很害怕,走在街上,怕有坏人,于是便躲在角落里,内心也是渴望母亲能够来找到她的。后来经过开导,小雨认识到了所谓的离家出走是任性之为,也和母亲道歉了。后来,我和语文老师去小雨家中家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妈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孩子不是不想好,也不是不能好,只是家长忙着工作,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孩子大礼拜回家后,妈妈上班,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没有人听她说说话,和母亲交流的时间很少,时间长了,有压力得不到释放,自然就会比较逆反。所以家长工作再忙,大礼拜时也要抽时间跟孩子聊聊天,问问最近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来,我特地召开了一次班级任课教师交流会,讨论班级中家庭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给学生配了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去做事做人。小雨的帮扶教师是我自己,我抓住每一个机会给小雨做思想教育工作,带着她在操场跑步,和同学们一起跳绳,做游戏。一个月后,效果很显著,小雨不再排斥教师,慢慢的开始笑了。用心对待,才能走进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在新学期班委竞选时,我鼓励小雨做班级的劳动委员,小雨也答应了,竞选时,全班同学都投了小雨1票,作为班主任我还有点感动。我看出来了,班上同学都想帮助小雨尽快跳出之前的泥潭,给她一个机会,重新走向光明。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小雨的爱,他们内心的光也照射到了我。后来,小雨把班级的卫生值日表重新进行了调整,改成点位承包制,教室里永远是干净亮堂,哪怕有同学请假没有及时打扫卫生,小雨也会主动承担,把对应点位的卫生搞好,现在,小雨已经被学校评为“最佳劳动委员”。我想,对一个学生的教育,只有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长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校合力,协同班级同学一起,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和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能理解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现在中小学生影响更大。可是我们都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早自习不读书,晚自习安静不下来,不做作业,对同学老师没礼貌,不跑操等。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醒了警钟,家庭教育固然重要,老师们的责任也很大。一个班级养成教育的关键是班主任。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却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

前两天系部主任在课间操期间巡查时发现班级有2名同学没有参与跑操,便第一时间告知了我。我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学生在学校为何不参加跑操?没有任何原因,没有任何理由,况且也没有给我请假,怎么可以逃避学校的既定规则?我在心中有很多疑问,也有很多不解。如果是之前的我,肯定会训斥学生一顿,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次我虽心有怒火,还是克制住了,因为读了林格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我已从一个故事一堂课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案。

在班会课上,我提到两个同学的名字时,同学们都讨论起来,显然,两位同学没有跑操的事情,班级同学都清楚,这件事情解决不好,将会给后续的班级管理带来麻烦。我问两名同学,你们可知为何要点你们的名字,他们点点头说知道。那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呢?你们可以自己讲,当然自己讲不出来,就我来讲。两位同学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拿出大不了就接受班主任惩罚的态度,撂下一句话:“听你的。”我说:“很简单,这节班会课你们不需要上了,下楼绕着小广场慢跑10圈。”同时我也表明希望两位同学在慢跑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也反思一下不跑操这件事情做的对不对,不对在哪里。待20圈跑完后,回到班上,我没有训斥两位同学,而是给全班同学讲了哈佛理念。故事里霍里厄克校长感谢了那位携书出馆的学生,是因为那位同学诚实,开除他,是因为有校规。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也是他们的行事态度——法理第一。不遵守校规校纪,也许偶尔能侥幸逃脱,会带来一时的方便,但总有一天会酿成恶果。在我们学校也是一样的,可能你是存有侥幸心理,认为一次两次偷个懒,不遵守校规校纪不要紧,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麻烦,可是人在做,天在看。即便自己确实有什么难处,也应该按照规则来,而不是我行我素。只要是违反了校规校纪,不遵守纪律,定要接受惩罚。不去跑操,确实不会因为这个把你们开除,可是量变的积累就会形成质变,不遵守规则的危害往往不易察觉,但这种危害犹如潜在的火山,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我看到同学们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两位同学也羞愧的低下了头。我顺势鼓励同学们,这次犯错了,不要紧,只要你知道自己做错了,下次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做,依然是王老师的好学生。王老师允许大家犯错,但同样的错误不能再有第二次。

课后我收到了两位同学写给我的致歉信,信中对自己不跑操的行为做了深刻的反思,也感谢我没有在班级同学的面前训斥他们,给了他们足够的自尊心。而是认真的给他们讲道理,助他们改掉坏习惯。这次班会课的主题便是遵守规则。学生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跑操,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先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而后面向全体同学讲了一则教育故事,告诉同学们要遵守规则,养成好的习惯。事实证明,这次班会课效果很好,自此之后没有一个同学旷操。我想这要得力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让我在班级管理中豁然开朗。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一句名言: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不断探索适合的教育方式,而且要相信,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矫正一个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真正的教育,正是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自从加入了教师队伍,无论是初为人师的无知、彷徨,还是现在的成熟、稳步前进,我都深信教育学生一定要用心,只要用心去教育,用心去感受,就能和学生共同进步。同许多班主任一样,我也一直坚持认为“用心对待每个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田”。(王宁宁)

  复审:袁青

  终审;梁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