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名班主任简光军工作室
  • 您现在的位置:搜索页
它山之石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文章来源:】 【添加人:王道群】 【发布时间:2021-08-12】 【点击量: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孩子厌学、早恋、上网成瘾……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父母手足无措,经常会因为沟通不畅而引发“世界大战”,沟通的障碍导致父母的经验和关爱孩子接收不到,孩子的各种问题父母无法给予有效引导和支持。

亲子沟通是否顺畅将会影响孩子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可见良好的亲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亲子沟通不畅父母和孩子各有各的困惑

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和孩子没有共同的话题

某宝妈:我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女儿的回应基本是“还好”“就那样”来敷衍了事,有时什么都不说。女儿喜欢R1SE男团,每次说起来都眉飞色舞,一到这场景我心里就来气,心思都花在这上面,哪有心思学习了呢!

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爸妈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作业可写完了?这次考试怎么样?烦透了。

我和他们聊R1SE,聊社团,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有时还会发脾气,说我只知道玩。

有次数学考试我得了139分,当我得意地告诉妈妈时,她却一脸不屑的说:“听说这次考试题目很简单,好几个同学都满分!”天哪,我要裂开了,为啥努力总是不被看到呢!

青春期的孩子观念和想法与父母常常不一致,亲子关系容易产生微妙的变化,要想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其次要学会沟通技巧,和孩子建立顺畅的沟通模式,才能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认识孩子的心理状态

12-16岁,青春期第二个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就是孩子认识到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空间,面对事情希望由自己来决定等等。同时,由于孩子的社会经验不足,经济上、是非判断上还要依赖父母,会形成既想独立又要依赖的矛盾心理。

此时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包容的空间,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孩子需要独立自主时,给予权力,让孩子做主;孩子需要依赖支持时,父母理解和接纳,提供依赖。

还有些孩子身体方面像成年人,但是心理方面还很幼稚,此时孩子内心特别渴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不愿当小孩,当父母把他们当成孩子来对待时,容易引发孩子的情绪波动,此时父母可以在人格方面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尊重,在心理方面,当成孩子来接纳,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矛盾期。

此外,在青春期,孩子们会对异性产生一些“朦胧”的感觉,这是正常的表现。男女孩子的接近不过是对异性进行了解的需要,家长不必上纲上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常与异性交往,帮助孩子了解爱情与好感是两回事。

二、认识孩子的身体状态

了解身体状态,不仅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健康状况,还要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青春期阶段,男孩子会有遗精现象、女孩子会来月经,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的家长需要给孩子及时的关照,也需要传授一些生理卫生方面的基本常识。

家长坚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比孩子自己从大众传媒渠道非正常地了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

三、了解孩子的朋友圈

好朋友就是一本好书,可以受用无穷,帮助孩子交到好朋友,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朋友圈,知道孩子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频繁,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和自己匹配,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对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有很大益处。切记帮助孩子交友不能是控制孩子交友,否则会事与愿违。

 

学会亲子沟通

一、做好倾听、理解

倾听并不仅仅是“听孩子说话”,而在是孩子生气、哭泣、发脾气或恐惧的时候,理解孩子的烦恼,给孩子提供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用倾听和理解帮助孩子度过当前的困境,从而舒缓紧张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控力。

二、关注孩子的感受

在一项高中生的调查中,问孩子“你觉得父母亲最关心你的哪个方面”,其中75.6%的学生选择了“学习”;问孩子“你们最希望父母亲关心你的哪个方面”,61.2%的学生选择“情感、感受”。由此可见,家长最关心的方面和孩子最需要被关心的方面产生了一些矛盾。

所以,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和孩子共同探讨,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引导效果。

三、亲子沟通三步走

当孩子出现让家长不满意或不良行为时,家长可向孩子表达感受,来调整孩子的行为。

  第一步:客观描述具体的行为,不主观不评价。如:昨天晚上你十一点到家。

  第二步:表达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影响,如:“我很担心你出事。”

  第三步:表达这种感受的原因。例如“因为你以前都在九点前回家。”

这三个步骤能比较清晰地向孩子传达父母的感受。如:原本和孩子约定周末去看姥姥,但是孩子却失信了。此时可以说:“本来我们计划周末去看姥姥,你临时改变主意,我很失望,因为我非常希望你和我一起去。”这样表达比较柔和,没有指责和要求,更容易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

四、不当孩子的“领导”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受到尊重时才愿意与父母理性沟通。因此,“领导”型父母在亲子沟通上常会吃闭门羹。

可以把命令式表达方式“你应该……”(你应该用功学习,你应该收拾房间……)

“你不能……”(你不能出去玩,你不能看电视……)

改成:“我建议你可以考虑……”(我建议你找个时间收拾房间……)

“我建议你,……可能有……坏处。”(剪这个发型可能会让老师有意见……)

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感觉被尊重,同时也能表达父母的关心,因此,不做孩子的领导才能贴近孩子的内心。

五、先对孩子说“是”

人的思维有惯性,当你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倾斜时,就倾向于一直延续下去。巧妙地利用这一原理和孩子沟通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或反驳孩子的意见,先对孩子说“是”,找出和孩子有共识的部分,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再带出父母的担心,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此时,孩子觉得父母是认可自己的,没有敌对心理,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

六、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作家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心理学称为"超限效应"。所以,和孩子沟通时,长篇大论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和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

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完善人格,还可以帮助学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提升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