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名班主任简光军工作室
  • 您现在的位置:搜索页
它山之石

做一个幸福的爱弥儿

【文章来源:】 【添加人:易诚成】 【发布时间:2022-10-12】 【点击量:

“这个知识点我都讲了很多次了,怎么还是做错了?”
“学校要求我都讲了很多遍了,今天怎么又没遵守?” 
   教育中,这样的场景想必肯定不陌生。和孩子在一起,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有时并不轻松。每一次操心他们成长时, 总会有这种鸡飞狗跳、“对牛弹琴”的无奈。除了亲密愉快的时光之外,我们会遇到很多教育冲突。这时候,除了吼叫训斥或者服软妥协,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第一、尊重孩子天性。
  收音机想必大家都用过。每当我们想要收听电台时, 需要把旋钮轻轻地扭到一个位置,感受到“咯嗒”一下之后,才会有清晰的声音传出来。也就是说,只有调到准确的频道,我们才能收听节目,这就是调频。教育中,孩子的那些不明所以、令人恼怒的行为就像是收音机里面吱吱啦啦的声音,我们听不清、也道不明,必须要调到孩子的频道,才能理解他的行为以及背后的原因。同样,如果我们一直在“成年人频道”喋喋不休,孩子也是收听不到的。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调频”,调到孩子的频道, 才能为教育和沟通搭建桥梁。那么如何去调频呢?曾经我也很苦恼,直到读到了《爱弥儿》这本书,豁然开朗。卢梭在书中道出了方法:尊重和倾听孩子的自然天性。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他,尊重他的自然天性。“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
   教育中,孩子的那些不明所以、令人恼怒的行为就像是收音机里面吱吱啦啦的声音,我们听不清、也道不明,必须要调到孩子的频道,才能理解他的行为以及背后的原因。同样,如果我们一直在“成年人频道”喋喋不休,孩子也是收听不到的。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需要“调频”,调到孩子的频道, 才能为教育和沟通搭建桥梁。那么如何去调频呢?曾经我也很苦恼,直到读到了《爱弥儿》这本书,豁然开朗。卢梭在书中道出了方法:尊重和倾听孩子的自然天性。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劳动中学习,让生活造就他,尊重他的自然天性。“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
  卢梭认为人出生时,是自带“能学好”的潜能。不尊重孩子的这种自然天性,拔苗助长或囫囵吞枣,只会毁掉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灵气和活力,不仅无法走进他们内心,提早品尝孩子叛逆时带来的苦涩,更会丧失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爱弥儿》一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当我们想硬性打磨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时,是否关注了他的天性, 倾听了他的心声,读懂了他的频道?
第二、给孩子续杯。
   人类从猿猴开始就爱玩,从玩中创造。儿童时代,就是对人类发展最初的复演。玩就是孩子的天性。卢梭在《爱弥儿》中十分强调童年时期的快乐。他认为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再好不过的手段。“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小区一角的沙地上,总有孩子在那忘情的玩耍。他们兴奋地在沙堆中挖掘、堆砌、摧毁、追逐,再重来,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玩沙快乐吗?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父母和老师紧紧盯着教科书和作业,这种亲近自然的玩乐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不断被压缩。
   可是这种玩乐中难道没有学习吗?玩沙子中的情感体验、堆砌造型、分工合作难道不是社会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的学习和实践吗?孩子们感受到的快乐难道不是  兴趣的起点,唤起学习的源动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压缩了孩子们遵从天性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时间和机会,那将如何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人才?孩子们宝贵的时间一天天过去,但教育的初衷却没有达到,这将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需要关爱和养分,就好像一个杯子,不断需要续水。那些杯子被续满的孩子是充满安全感和自信力的,水杯不满的孩子则有可能是无力的,是暴躁的,是孤独的。但当他们处于这种消极情绪中时并不会走上前来告诉你:爸爸/妈妈/老师,今天我很难受,我心情不好。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伪装自己的情绪,长期以往,就会演变成爱捣蛋的小恶魔,被欺负的爱哭鬼,或者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中的孤独小仙女。
   这种时候,需要我们教育者果断“叫停”,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以轻松的方式,作为孩子有趣的玩伴,走进他们的世界,发现他的情感诉求,并及时解决,如此才能给他的杯子蓄满水。玩乐时孩子是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而一旦处于这种状态时,情感的联结就比较容易建立, 更容易走进孩子内心,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遇到孩子上课学习效果比较差时,想想你是如何反应:苦口婆心讲道理?还是威逼利诱一起上?有没有回忆下最近孩子有不拘小节地开怀大笑过吗?有忘乎所以地玩乐过吗?他们有充满自由和顺其自然的翱翔空间吗?有时间和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来个近距离接触吗?
 “把人固有的自由本性赶出了教育”是万万不可取的,“童年已经很短了,只有笨蛋才想急着快跳”。卢梭反对拿成人的标准随便修剪儿童,不能为了未来的幸福牺牲眼前的快乐。教育不能加速度,教育孩子应学会等待,有张有弛,松弛有度,尊重孩子天性,在释放天性中给孩子续杯,让他保持前行的动力。
   第三、让学习入趣。
   卢梭在爱弥儿的教育中十分重视学习的乐趣:种蚕豆、森林探险、看日出日落、观看魔术师小鸭子的表演、动手制作工具等等趣味十足、充满智慧的教育活动都是他的巧思妙想。“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前提,是因为卢梭认为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是很少的,孩子不应该被逼着以压抑天性为代价换取让他们不知所措的知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获得学问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获得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
这样的教育尽管“缓慢”,但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就像四季的自然更替,当你学会等待时,春夏秋冬每个季节之美都能依次尽情品味。
  对于成年人而言,这样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压力舒缓剂呢?当我们尊重孩子自然天性,静待花开时,我们也就撇开了社会对成年人的各种要求和枷锁。和孩子们一起释放天性、快乐学习时,我能看见自己重又闪烁灵性的眼睛。那是孩子和学习乐趣帮我打开的新世界,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那时,我们这些“疯孩子”每天无拘无束地在户外“打弹珠”、“躲猫猫”、“跳皮筋”、“翻花绳”,还有“占山头打战”,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卢梭的教育理念,这种顺应自然、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好像某种神秘的介质,把我和童年又连接在一起。当想起自己的童年时,我会对孩子的学习状态更有同理心,也更能站在他的角度考量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育之旅,就像一场远航,最大的期待是你不知道孩子最终将成长为什么模样。此时的我们有幸通过这本书与彼时的卢梭相遇,津津有味地聆听他对教育话题的生动解读,感受几个世纪之前的教育温度。
  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幸福的“爱弥儿”,自由率性,坚韧灵活,在尊重和倾听中不断吸收人生力量,就像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样,一个少年,一头猛虎,一艘小船,在苍茫大海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