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名班主任简光军工作室
  • 您现在的位置:搜索页
资源分享

孩子暑假怎么过?

【文章来源:】 【添加人:王道群】 【发布时间:2022-07-24】 【点击量:

     两个月的暑假悠然到来,在这两个月的假期里,孩子们离开学校的管束和老师的教育,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很容易随心所欲地玩,甚至沉浸在手机游戏的世界里,这个时候,家庭教育是孩子唯一的缰绳,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知道,电子产品之所以那么吸引孩子,是因为孩子在玩游戏过程中能体会到简单放松、不害怕出错、敢于尝试;同时游戏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有掌控感;在游戏中及时回馈和及时肯定孩子,让孩子拥有价值感、成就感;另外在虚拟世界里,伙伴们陪伴一起玩游戏,孩子感觉有归属感。

    这些体验都是高度吸引孩子的地方,如果在暑期里,在家庭与父母相处中,孩子也能体会到这些放松快乐、掌控感、价值感、成就感、归属感的话,那么游戏就不是孩子唯一依赖的精神养料了,孩子在约定之内也会玩玩游戏,但是不会沉溺其中。

    那在暑假里,家长如何做,才能防止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


建议一:与孩子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暑期规划

    在暑假里如果任由孩子玩耍,没有规划和安排,孩子会很茫然,没有目标,同时家长管理孩子也没有抓手,孩子已经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很快也会被破坏,开学的时候又要从头培养。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暑假计划,如下规划内容可供参考:

暑假作业时间、作业量、作业内容等

课外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书目等

伙伴玩耍、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等

兴趣班的时间、运动项目安排等

出游计划、家务劳动、走亲访友的计划等等

   在制定规划时有几个注意点:

(一)规划不是家长的硬性规定,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商量讨论制定

    孩子是规划的主人翁,孩子全程参与整个规划过程,家长协助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感觉这个规划是自己的制定出来,孩子就拥有了掌控感,就会自动自发去做。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一旦没有旁人的规划和约束,就失去了方向。

     2.培养孩子做事计划在先的好习惯。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地进行,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地去做,让孩子养成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好习惯,这样做起事来,就会感到心中有数、有安全感和确定感。

     3.培养孩子责任感,让孩子对自己的规划有执行责任,有完成的义务。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有了成果,就会体会到成就感,没有责任感,谈不上成就感。

    这些方面都要提前规划好,让孩子心理有底,有计划性做事情。

(二)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

    如果计划太过繁琐和严密,一天24小时都计划到,事事精确到每一分钟,孩子实际很难做到,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不高,反而容易将规划弃之一边,不再执行,形同虚设。

    建议暑期规划具有灵活性,考虑实际情况会有变化,规划可以适当调整。太多死板和僵化的规划,反而不利于执行。

(三)暑期规划中,内容要丰富和全面。

    不仅要有对学习方面的规划,还有娱乐规划、游玩规划、走亲访友规划。让孩子觉得:暑期规划不是单纯地完成父母的任务,是暑假生活的总体规划,学习和玩同等重要,这样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也会重视暑期规划,真正用心地规划自己的暑期生活。

 

建议二:做高质量的陪伴的爸妈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是指心在,不是指人一定要在场。

    暑期,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个时候,如何陪伴孩子显得尤为重要。陪得好,不仅融洽亲子关系,孩子在暑期也能有成长和提高,如果陪不好,会陪得鸡飞狗跳,孩子发展也会受到阻碍。那要怎么陪呢?

(一)及时回应和及时肯定孩子

        1. 及时回应孩子

    孩子在家里,完成的事情,提出的需求,父母要给以及时的回应和反馈。例如:我看到你做了两份作业,你今天过得很开心等等,你很想找小朋友们玩,妈妈知道你的想法,你看哪个时间对你最合适?

    及时回应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拥有存在感、价值感、被尊重感的感觉。

        2.及时肯定孩子

    当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作为父母都可以找到可以肯定的地方。肯定孩子的品质(专注、踏实、善良、照顾别人、乐于助人等等)

    孩子的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等)

     孩子做事的动机(某个事情可能做得不妥,但是背后的动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家长善于发现

     例如: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目不转睛。可以肯定孩子专注认真;

     可以询问孩子对其中哪些感兴趣?某个情节、某个人物、某个画面等等,可以肯定孩子发现美好的事物,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可以询问孩子从中收获到哪些?然后肯定孩子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及时肯定孩子,孩子从眼里看到自己各种擅长的方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二)分享而不教导

    家长分享自己的经历感悟、社会见闻,同时家长也以尊重的态度地听取孩子分享的想法和感受,与孩子相互探讨和交流思想和观点,家长在分享过程中,不去要求孩子、教导孩子向自己学习。例如:你看我当年吃了多少苦,你现在条件这么好,你应该怎样怎样做……

    一旦教导孩子,孩子的心门就关闭了,作为家长就无从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家长与孩子之间就像隔了一堵墙。

(三)关爱而不干涉

    每个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以爱的名义,把自己需求强加给孩子。

   例如:家长认为孩子呆在家里最安全,就拒绝孩子出去玩耍。

   例如: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跟成绩好的好玩,不应该跟成绩差的同学玩。

    这些做法看似爱孩子,其实是爱自己所爱,或许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通常是父母内心的担心和焦虑放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孩子,这样就干涉了孩子,孩子通常会感到很烦恼又很无奈。给孩子关爱,首先要了解孩子真正需求,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给TA所爱,孩子就能感受到你的关爱。

(四)尊重而不放纵

    保证暑期制定的总体规划之下,要尊重孩子对具体细节安排。

    例1:先写作业,再玩,还是先玩一会再写作业。这个可以尊重孩子的安排。

    例2:孩子先看哪一本课外书等等,选择哪类朋友玩等。

    例3:我玩什么游戏,如何玩?把积木搭成什么样子等等。

    尊重孩子是指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格来尊重,而不是允许孩子所有的行为。

    尊重孩子,并不是不管不问,任由孩子自作主张,提前是有大的原则作指引,暑期规划作指导的。

    例1:暑假作业是必须要完成的。

    例2:手机游戏可以玩,但是需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规则之内,可以放松地玩。

(五)坚定而不粗暴

    当孩子做了违反原则的事情的时候,作为家长需要温和而坚定地态度予以制止。家长为孩子把控边界,不但不会伤害亲子关系,反而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在规则以内做事情,是可以的,是安全的,超越界限做事,是不被允许的,是有风险的,从而孩子的内心安全感就增加了。

    例1:孩子通宵达旦地玩游戏,这个伤害了身体,又违反了原则。

    如果父母把他打骂一顿,孩子受伤,事后又来哄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矛盾,不知道这个行为到底是否妥当,以至于这个行为周而复始下去。

    最好的方式,用温和的态度,坚定地语气告诉孩子:“这样做伤害身体,破坏作息制度,爸妈为此很担心,也是坚决不允许的。”然后按约定执行。


建议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很多家长在暑期有意识地利用2个月时间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也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的坚持,而破坏一个习惯,只需要片刻的放纵。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重点不是开始,而是持续的过程。

    如何让一个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呢?

第一:引发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动机。

    在培养习惯前,先跟孩子分享养成这个习惯带给孩子种种好处。例如阅读:会让孩子从书中感受知识和乐趣,知古通今,拓展眼界,增加乐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

第二:在培养习惯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感受。

    培养习惯过程中,让孩子从这件事情当中感受到兴趣、快乐价值感和成就感,孩子便愿意持续去做。

所以家长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少催促,多吸引;少批评,多肯定;少逼迫,多鼓励。

第三:理解孩子在坚持中的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持续地支持孩子。

    当孩子面对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时,起初都是信心满满,兴致盎然,但是干着干着,就开始懈怠了,不想做了,甚至想放弃了,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家长需要看到孩子面临的困难,理解确认这些困难,同时协助孩子解决这些困难,继续朝着目标,将这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下去。

1:孩子暑期练字,练着练着不想干了。

    首先家长要关切地询问,不想练的原因,孩子可能说:“手都写酸了,实在不想写了。”

家长需要先理解这份困难:

    可以说:“看来,我们小手肌肉力量不足,长时间一个姿势写,确实容易疲劳,这样情况下,还要坚持下去,对我们来说确实很困难。我们现在来看看如何解决手酸的困难呢?”

    孩子:“我写一半先停下来,歇歇,做做别的作业,再来写下面的一半。

   家长:“这是个好方法,可以尝试。”

   父母应该推动孩子按规划执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