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市名班主任简光军工作室
  • 您现在的位置:搜索页
资源分享

家校有效沟通,老师不能一厢情愿

【文章来源:】 【添加人:简光军】 【发布时间:2023-09-13】 【点击量:

校有效沟通,老师不能一厢情愿

01class案例:事无巨细找家长

那日,和一位家长聊天,她很感叹地对我说:“张老师啊,你不知道我有多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每次小学老师打电话都是小明在学校惹了祸。很多事情我都管不了,只能听着老师凶我……”

小明虽说很爱说爱动,但是总体上来说没有太多需要家长合作的“问题行为”,于是我很好奇小学老师都在告些什么状?

明妈妈继续说:“因为我孩子调皮、好动、课堂纪律不好!所以总被老师掂记!我记得有一次,孩子上三年級时的一天中午,我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叫我立刻到学校一趟。我当时也沒有问什么原因就连忙赶到学校。见到班主任后我才知道,原因是孩子上课说话,老师罚他课间操时间在教室走廊朗读课文,但是小明不肯读因为课间操时间孩子不服从老师的处罚,老师觉得在众目睽睽下失去了她的威严,情急之下就打了我的电话!就在我赶去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已经完成了老师的处罚!当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无奈地笑了!我住得离学校较远,我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就是因为这点事!而且我到场毫无意义!我一直都认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老师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学习问题是孩子的荣幸!但是这种无意义的交流和传召我真的不太认同!”

(因为我当时没来得及记录,这是事后家长发给我的原话。)

张张说:

时隔多年,小明妈妈谈到当时被“传召”的往事时依旧满脸不悦,她说,这样“告状”是常事,她也很无奈。

换位思考,你从单位请假,心急如焚地奔到学校,结果就为了这点事,你能不生气吗?

动辄找家长,已经成了很多老师的“杀手锏”。在倡导“家校合作”的今天,更加理直气壮找家长,美其名曰“我负责”。无形中增添了家长的烦恼,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家校沟通。久而久之,家长还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吗?

 

02class案例二: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

曾经在一个妈妈论坛里看到一篇帖子,是一个家长发的,抱怨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花样百出,孩子做不出,等于变相给家长布置作业。下面跟帖的家长纷纷表达同感,一片对老师的非议。

这种“花样作业”在小学低段尤甚,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布置的家庭作业过多过难,超出孩子自我完成能力范围,比如:手抄报、绣花、做PPT、拍微视频。学校的初衷是好的,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提高孩子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可是实际上,孩子年龄尚小,超出能力范围,家长又爱攀比,希望孩子被老师表扬,导致全部由家长代劳,于是私下里开始埋怨老师,表面上又对老师敢怒不敢言。

张张说 

老师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何把作业落到实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业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作业内容,仅仅比“谁做得好”就很容易陷入“家长作业”的困境,倘若评价方式多元化(真实性、想象力、认真程度等)或许更接近教育的初衷。

此外,还有一种“家长作业”叫做听写,语文生字词还好,英语单词可就糟糕了,家长不认识怎么办?从小就依赖家长监督的孩子奴役性很强,老师应该从小细节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听写作业,可以让孩子把英文单词的汉语意思先抄下来,然后再合上书自己考自己。

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啊!

03class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我在知网上搜了家校方面的文章,在谈及家校合作的问题时,几乎没有人提到老师一厢情愿的无效沟通问题。在极力倡导“家校合作”的今天,我这么说真是煞风景。作为老师,又有“胳膊肘往外拐”的嫌疑。可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老师特别喜欢找家长,什么事都找家长,美其名曰“家校合作”,家长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收效甚微,于是老师抱怨家长素质低下,学生难教。那么如何做到家校有效沟通?

1.明确合作范围

什么事需要找家长?什么事不要找家长?

班主任的工作有界限,家长的教育同样有界限。老师,不过分涉足学生家庭;家长,不过多参与课堂管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比如:赔偿、伤害、周末作业、家庭原因导致情绪问题、青春期教育等问题属于家长义务又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问题,应及时找家长沟通。

比如:同学间的小矛盾(不涉及欺凌)、课堂纪律、在校作业、教室卫生等老师工作范畴的问题就不要麻烦家长了。

再比如:寄宿制学校,某生活老师连孩子鞋子摆不齐、蚊帐挂歪了这样的问题也要找家长,这就是增添家长烦恼了。

注意,有些问题不要一刀切:

比如,作业问题,如果是寄宿制学校,依我见,周一到周四的作业情况不需要向家长反馈,因为家长鞭长莫及;但是,周末作业则需要及时向家长反馈,明确家校分工。

比如,学习成绩问题,如果是学习态度就需要找家长了解情况,家校合力解决;但如果是学习方法就不必要找家长了,需要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

比如,同学间的矛盾问题,如果仅仅是偶发的小纠葛,老师有能力以此为契机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但是,如果是长时间的欺凌或者是冷暴力式排挤,可能需要找家长了解情况,合力解决问题。

02坚持合作原则

原则:自愿+主动

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说得简单点,首先要基于双方主动的意愿。单向沟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家校有效沟通不能一厢情愿!

老师发起的活动,家长自愿参加,对不愿参加或是不能参加的家长不要进行“道德绑架”,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在集体活动时,顾及家长未参加活动的孩子的感受,不针对,施压,多一点呵护与关照。

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不一定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学生,发挥家长专长,体现家长价值。如何调动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生活的积极性,这个需要另写一篇文章。

 

03深化合作内容

合作,不等同于“告状”,老师不但要反应孩子的问题是什么,更要告诉家长怎么办,需要怎么合作。

很多学生的问题行为,来源于家庭,很可能家长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找了家长,也很难解决。爱爆粗的学生家里可能有个出口成脏的家长,斤斤计较的学生背后可能有个心胸狭隘的家长,所以,我教育孩子的同时还要告诉家长怎么办,告诉家长“身教”重于“言传”。

比如,案例,小明确实存在上课爱说话的行为问题,但是我没有找家长,因为这是我工作的范围,我应该凭借我的专业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还记得那次小明妈妈来找我谈孩子成绩三连退时,当着小明的面声泪俱下,说小明不理解她的苦心,不上进,私下里我偷偷告诉她“好孩子夸出来”,尤其当着孩子的面,维护他的尊严,要多看孩子的优点,给予期待,唤醒孩子主动上进的欲望。现在,年级100多的小明已经年级20多,今晚我又和小明谈话,鼓励他冲进前20。因为他有了上进心,上自习时也没那么闲了,话也少了很多。

张张说

经常找家长,是无奈、无能的表现。

请家长,是最后的一道杀手锏,不要让悬在学生头顶的剑轻易落下来。

拓宽家校合作内容,丰富家校沟通方式,完善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我们一直走在探索家校有效合作的路上。